2023-11-18 07:25:43
吃蟹是风雅的事。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每每读到丰子恺的散文,正应着夏秋螃蟹正肥的时节,总会去菜市场挑选再三。与金秋的大闸蟹不同,夏季花蟹是价廉物美的解馋海味,便宜到就算挑蟹技能不足也无伤大雅,简单地与姜葱和炒,便是无上美味。
2023-12-05 17:39:28
千百年来,中国人恪守着“应时当季,不时不食”的餐桌哲学,对于时令食材的追求无非是想一品正鲜的滋味,这一点在海鲜的选择上尤甚。6月前后正值皮皮虾肥美季节,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皮皮虾由于其厚重的外壳,在料理方式选择上有些局限,但并不妨碍这道椒盐皮皮虾成为食客
2024-05-12 07:37:01
夏日里饮食素来讲究清淡为主,而一些生性寒凉的苦味蔬果恰好能能起到清热除烦的作用。提到苦味食物,自然第一反应就是苦瓜了,爱它的人盛赞这难得的滋味,厌它的人直言找罪受。如果你是能接受苦味的吃货,那么这道久负盛名的“苦瓜酿万物”或许值得期待下。
2024-03-31 08:39:39
前年,为参加舍友婚礼我只身前往了长沙,除了这一主要目的外,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乡的在地美食。一人一城食,是自己每逢旅游都需提前备好的功课,试问故店庭深几许,穿街走巷也要找到你。长沙之行总算让我见识到了当地人口中的“嗦粉”,这也是唤醒长沙人一天精神的头等大事。要说“嗦”这个字眼用得实在巧妙,按理字义上“嗦
2024-04-08 17:51:27
莼鲈之思,虽然我也并非操着吴侬软语的包邮区人,但这并不妨碍每每听闻这则成语典故,对吴中名菜莼菜羹和鲈鱼脍心向往之的心情。终于去年趁去杭州探探西湖之余,品尝到了久负盛名的莼菜羹,也记住了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物质给莼菜带来与众不同的滑润口感。只可惜当时时值冬季,并未赶上鲈鱼盛期,仅在西湖醋鱼中浅尝一番,到
2023-01-07 04:15:49
前几日去了趟广州旅游,除了粥粉面饭一类小吃外,地道的粤菜自然也是不可少的。在北京路和宝华路穿行了两天的鲍叔也算跟着大众探访了不少口碑老店,但苦于只身一人吃不得太多东西,沿途顺带记下了几道经典粤菜的做法,比如印象中出得厅堂的招待硬菜「鲍鱼捞饭」,没想到也是入得厨房的家常。我也曾一度迷离在广州的新老交承
2024-05-11 18:12:49
提到扇贝料理,估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蒜蓉、粉丝的搭配,想来这雷打不动的王道扇贝料理实在太过经典,以至于暗淡了其他可能性。而偌大的扇贝江湖想要寻得能与王道分庭抗礼的“门派”,还得借助舶来势力的帮助,风头渐盛的「芝士焗扇贝」就像冲锋起来就停不住脚的欧洲枪骑兵,浓郁、混沌、复杂、生猛,一口下去,味蕾兵荒
2023-01-07 04:38:33
密集恐惧症,经常从中二少年口中听到的词汇。事实上多数人对密集物体都会有本能的心理反应,但总挂在嘴边故作卖惨姿态的,就有点迷惑行为了。到底还是青春期的孩子,十七八岁的年纪渴望在人前展现自己,说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话,也想借着酒力与烧烤长大。盛夏的七月,有着令少年周身倦怠的悠长假期,也在烧烤摊前遇见了密集到
2022-11-12 05:25:30
打从《舌尖》的走红成功带起了一系列美食纪录片的观看热潮,人们对于美食节目的印象已不再停留于几位主持人故作惊叹状的逛吃外景。底蕴深厚的美食文化,人文情怀的升华,无疑拔高了美食纪录片的格调。但本质上,美食节目于我依旧是下饭的最佳拍档。在一众效仿者中,2015年央视的《小海鲜》对于鲍叔这种沿海居民来说或许
2024-04-21 18:21:23
夏季,对于我这种吃货阿宅来说,出门觅食一事无疑变得困难起来。一来还赶不及告别令人“徒伤悲”的一身肉,二来“见光死”的属性让我对这天气是拒绝的!想来唯有等到夜生活降临,才得以简装出行。夏季,是烧烤与啤酒轮番统治的季节,沿海吃货们的口福来自初夏应时当令的鱿鱼。没有卖弄造型的切花刀,也无圈圈圆圆圈圈的小家